摘要:彩乐乐网Home【www.shakirarayann.com】将世界级别的体育经典赛事和彩票娱乐投注相结合,玩家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可以随时随地体验玩彩游戏的刺激和非凡,彩乐乐网Home带给玩家多元安心的娱乐性游戏体验,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信誉游戏体验保障。
中新网江西玉山12月9日电 (记者 姜涛 王祖敏)第6届CBSA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开幕式8日晚在江西玉山体育中心广场上演。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496名参赛球员及俄罗斯等12个国家的台协官员出席。
作为一项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台球项目,中式台球自20世纪80年代一经问世,立即在中国迅速流行。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和星牌共同宣布定名“中式台球”。
12月8日晚,第6届CBSA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在江西玉山体育中心开幕。王祖敏 摄
2015年,中国台球协会首创CBSA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加速了中式台球的国际化进程,让中式台球逐渐被全世界台球运动员和爱好者所接受,中式台球的规则和技巧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蓬勃发展的中式台球运动,慢慢成为世界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有力纽带。
本届中式台球世锦赛参赛国家数量和参赛人数均创赛事新高,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式台球比赛。赛事总奖金达1043万元人民币(下同),是全球总奖金最高的中式台球比赛,其中男子组冠军奖金300万元,女子组冠军100万元。
12月8日晚,来自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496名参赛球员参加第6届CBSA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走红毯环节。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副司长贾志升表示,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是江西省发展精品赛事的标杆和典范。“这项赛事将进一步推动中式台球运动在全球的推广,进一步加大对玉山乃至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友好交流交往作出贡献。”
中国台球协会副主席赵力平介绍称,中式台球世锦赛参赛国家(地区)数量、参赛人数再创新高,不仅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喜欢并参与中式台球,更重要的是代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了中式台球世锦赛的正规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近年来,江西玉山全力打造以台球运动为特色的县域体育品牌,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四届斯诺克世界公开赛和中式台球国际职业联赛,实施了“国际台球文化城、星牌台球产业园、顶级台球赛事”等三大产业项目,逐步走出了“从资源到产品、从产品到赛事、从赛事到文化、从文化到品牌”的县域体育高质量发展特色之路。

“中式台球世锦赛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体育赛事,所有运动员的参赛收获也不仅仅限于成绩和荣誉,它是全世界台球人相互交流、增进友情的平台,更是展现中式台球运动魅力,展现玉山魅力的平台。”中国台球协会副主席、北京星牌集团副董事长甘连童说。

开幕式上还进行了精彩的文艺表演,中西文化交融、极具创意的节目,体现了中式台球运动的国际化属性,也呈现了玉山这座世界台球名城的独特魅力。最后,与会嘉宾共同为本届世锦赛开杆。(完)
中新网邯郸12月9日电 题:邺城考古40年:邺城待解之谜

作者 牛琳 王天译

“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外郭城在哪。其实外郭城东西南北的大概位置已经推断出来了,但是找不到城墙在哪。”邺城考古队第二任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岩石说,考古学是一门实证科学,推测的结果找不到实证,这是最大的困惑。
现实情况是,邺南城外郭城区据推测约100平方公里,“要在这么大的范围内捞一个几米宽的夯土墙,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谈何容易”。
邺城遗址平面布局图。邺城考古队供图
朱岩石表示,不能否认,邺城考古40年来取得了很大收获,但距离科学、全面、准确地解释邺城那个时代、解释邺城都城全貌还差得很远。“关于邺城,研究题目太多了。它就像一座庞大、丰富的历史资料库,在国内和国际考古界、学术界享有盛誉,始终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朱岩石举例说,比如,邺城的手工业遗迹和遗物的研究非常重要,它牵涉到中国北方白瓷到底是什么时候起源的,怎么起源的。他认为,白瓷的出现和邺城的陶瓷烧制技术有直接关系,白瓷的起源地很有可能就在邺城,“因为我们发现邺城的陶瓷烧制技术已经能够使烧制温度接近瓷器需要的温度”。
“如果没有白瓷,你能想象今天的瓷器是什么样子吧?”朱岩石感慨道,正是由于白瓷的产生,匠人们才能够在白胎上进行彩绘,之后逐渐出现景德镇彩瓷,整个中国陶瓷贸易为世界所瞩目。

时至今日,关于邺城,考古工作者们掌握的信息仍然九牛一毛。“我们迄今才发掘了4万余平方米,只是从蛛丝马迹中找到了一些推断的依据,捕捉到了一些有关邺城的非常宏观的、概括的信息。如何能够真正运用这些信息,更加丰满、生动、科学、全面地去阐释邺城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在朱岩石看来,“需要几代人去努力”。
对于考古来说,一个有意思的循环是,不断地取得成绩,不断地产生困惑,不断地解决问题,又不断地出现新的问题。朱岩石表示,邺城考古工作尽管不断地出现新的问题和困惑,但整体研究水平在提升。“可以这么讲,取得的成绩越多,认识越深刻,问题和困惑也就越多,它是成正比的。关键是怎样建立起已知系统,再从已知到未知,实现从‘0’到‘1’的突破。”
邺南城宫城区平面图。邺城考古队供图
令朱岩石欣慰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开始关注邺城考古。“邺城考古队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团队,一个人研究一辈子也只是一人的能力,当10人、100人甚至更多人来研究它,才能使得总体的研究水平得以提高。”

对于新一代邺城考古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沈丽华而言,面临的任务已然不同。“以前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关注整个城市的格局,现在我们还要关注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的发展体系,关注社会生活、手工业生产以及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等方面,要求也就提高了。而且我们需要不断地补充和修正以前的认识,因为过去的工作总有一定的局限性。”

沈丽华打了个比方,“这有点像盲人摸象,我们如果预先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再去摸象会是相对容易的。但实际上,考古人来到邺城,是一个全新的之前从来没有做过考古工作的城址,城在哪都不知道。”
经过考古工作者40年的接续努力,“前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土壤、种苗已经培育好了,树可以成长了,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这棵大树更加枝繁叶茂。”沈丽华说。

邺南城宫城区206号大殿出土摩尼宝珠纹白石构件。邺城考古队供图
与第一代邺城考古人仅仅依靠洛阳铲进行考古勘探不同,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大促进了考古技术手段的提升。
“传统的是用洛阳铲去探去看,但洛阳铲有很多局限性,如果埋藏特别深或者下面有水,洛阳铲就会探不下去。拿邺城遗址来讲,漳河一线流沙很多,考古勘探就得先穿透流沙,在邺城考古刚刚开始的那个年代,仅仅依靠洛阳铲勘探就比较难,效率也低。”沈丽华说,现在会有物理探测的方法,比如高密度电法,有时也会使用探地雷达等。根据遗址情况的不同,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结合在一起去工作,大大提升了考古勘探的效率和精准性。

邺城遗址东郭区出土的东魏弄女造弥勒像。邺城考古队供图

谈及邺城考古的未来,邺城考古队首任队长、现年88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断言,“邺城考古还要再做一百年”。

对此,考古学者们不约而同地有着相同的看法。“我们一年在邺城最大发掘面积仅仅两三千平方米,对于一座100平方公里的城来说,现在连几千分之一都没有发掘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邺城考古队负责人何利群说。
朱岩石也认为,对邺城来说,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要做下去,“那时候我们的发掘水平、科技水平、认知水平会更高,那一定会更好一些。”(完)